網貸逾期怎么辦?別急,有絕招了!新金融
網絡貸款逾期已成為互聯網金融的一大頑疾。
據金評媒記者統計,截至2018年4月3日,在120家已對接了中國互金協會信息披露平臺的網貸平臺中,有37家平臺產生了逾期,約占30.8%。在發生逾期的平臺中,逾期率在1%以下平臺的有20家,逾期率在15%以上的有2家,分別是德眾金融(16.69%)和財路通(34.56%)。其余發生逾期平臺的逾期率集中在1%-8%之間。
這組數據大致反映出網貸行業的逾期情況,雖然仍有近七成平臺的逾期率為零,但對于投資人來說,一旦自己投資的平臺或項目發生了逾期,無疑是碰上了無法用概率計算的厄運,維權將是一個天大的難題。而貸后催收也一直是網貸平臺躲不開的難題。
--------->>
“裁決書與判決書具相同執行力”
<<---------
金評媒記者了解到,P2P平臺通常有兩種催收模式:自主催收和外包催收。自主催收以電話、短信催收為主,效率普遍不高。外包催收是把催收工作外包給民間專門的催收公司,這種模式極易引發暴力催收行為,包括“曝通訊錄”(對借款人通訊錄中的聯系人進行持續的短信、電話騷擾和語言侮辱)和對借款人本人的肢體暴力等,隱藏著較大的法律風險。
但網貸逾期又是一個很現實的問題,不能及時收回,不僅平臺受損,投資人立意最終也無法得到保障。為此,監管機構、網貸平臺與社會研究機構進行過多方探討。3月底,上海市開啟了全國首個《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貸后風險管理規范指引》的編寫工作。網絡仲裁將被引入上海的網貸行業,這意味著借款人發生逾期行為后,平臺或出借人可申請進行網絡仲裁并根據仲裁機構做出的裁決書申請法院的強制執行。
同樣在3月底,中國互金協會發布了《互聯網金融逾期債務催收自律公約(試行)》,明確了不得對年利率超出36%的部分進行催收,同時規定了現場催收應全程錄音或錄像。不難看出,催收自律公約是對催收行為設定了一種規范化的標準,而上海市此次編寫的貸后指引則提出了一種高效、合法的解決方式。
互聯網金融律師譚鴻告訴金評媒記者,網絡仲裁的特點是無地域管轄、一裁終局、審理時效快、不公開審理,比較適合借款人在P2P平臺逾期案件的審理。因為這類糾紛通常事實清楚,爭議不大,涉案金額較小,權利義務關系比較明確,而且通過批量裁決可以大大提高審理效率,減少債權人時間成本。更重要的是,網貸平臺可以因此規避暴力催收。
--------->>
網絡仲裁執行難已不成問題
<<---------
對于仲裁糾紛中大家普遍擔心的執行難的問題,譚律師指出,有效的仲裁裁決書跟法院判決書具有同樣的強制執行力,申請人拿著裁決書去被執行人住所地或者被執行的財產所在地人民法院申請執行即可,而保障裁決書有效執行的最有力的方式就是積極向執行法院提供借款人的財產線索。
金評媒記者了解到,目前法院有43種不同的執行手段,持有勝訴的仲裁裁決書,出借人基本不用擔心借款人不還錢。
早在2014年12月,最高法就已正式開通了網絡執行查控體系,目前已與央行、公安部、交通部、農業部、工商總局、銀監會、證監會等部委,以及騰訊、支付寶、京東等企業完成了網絡查控對接,實現對被執行人在全國范圍內的銀行存款(包括網絡銀行)、車輛、船舶、證券、身份證件、組織機構代碼/統一社會信用代碼、工商登記、人民幣結算賬戶和銀行卡消費記錄等信息的查詢和部分控制。這就意味著,債權人拿到裁決書后,可通過法院強制執行部門直接從借款人可查到的銀行賬戶、微信、支付寶賬戶等處直接按照裁決書執行扣款。
事實上,通過網絡仲裁出具裁決書并成功執行的互聯網金融糾紛案例早已有之。
2016年11月,洪某在借貸寶平臺發布了年化利率24%、借款周期為一周的借款標的,王瑜(化名)作為其朋友主動出借給洪某,但借款到期后洪某一直拖欠不還。直到2017年9月,王瑜委托借貸寶啟動了網絡仲裁流程,收到仲裁裁決的王瑜隨即申請法院強制執行,20天后,被執行人洪某主動還款。而借貸寶相關工作人員透露,“這只是眾多通過仲裁解決貸后糾紛案例中的一個。”
--------->>
“大大降低債權人的維權成本”
<<---------
針對上文提及的催收外包的行為,互金律師肖颯撰文指出,在相關的民事訴訟中,主要責任還是由外包公司承擔,但如果原告舉證互金平臺有“外包管理不力”的行為,那么,互金平臺也要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
采訪過程中,金評媒記者了解到,網絡仲裁的費用普遍低于線下仲裁和法院訴訟。可以看出,不論是從降低法律風險還是減少成本的角度考慮,網絡仲裁對網貸平臺來說都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對此,點融網創始人、聯席董事長郭宇航向金評媒記者表示,2016年8月P2P平臺管理新規出臺以后,小額分散的借款成為P2P平臺合規資產的重要來源。由于金額較小,如果采取傳統訴訟方式,時間成本和經濟成本都非常高,會對P2P平臺造成巨大的負擔。引入網絡仲裁及簡易司法程序之后,債權人的維權成本將大大降低。
郭宇航認為,網絡仲裁的引入不僅有利于P2P平臺,也有利于推動誠信社會的建設。一旦借款人被裁決違約的話,可能會被記入誠信記錄和征信體系,由此提高了借款人的違約成本,對降低小額借款的逾期率將會產生積極影響。
數據顯示,2017年廣州仲裁委通過網絡仲裁受理網絡案件共70079件,標的總額達35.61億余元,其中互聯網金融案件占85%。由此可見,網絡仲裁將成為互金糾紛處理的一大趨勢。上述互金平臺創始人也表示,相信《上海互聯網金融從業機構貸后風險管理規范指引》會得到大部分P2P平臺的擁護。
在法律和監管空白的環境中,互金行業一度野蠻生長。2016年“8.24新規”的出臺,奠定了互金平臺合規合法運行的主基調。業內人士認為,網絡仲裁的引入,將進一步完善互聯網金融生存的法律生態,有利于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
【來源:金評媒 作者:鄭惠敏 】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