便利店業態異軍突起成下個風口?但中國需“量體裁衣”創投
不久前,德勤中國與阿里研究院聯合發布的中國便利店行業發展報告《便利店的下一站》指出,超市、百貨業態的銷售額在過去三年出現了明顯的增速下滑,而在這種大蕭條背景下,便利店業態異軍突起,年均增速保持在 9% 的水平以上。
1946 年世界上第一家真正意義上的便利店 711 誕生;20 世紀 70 年代初,日本伊藤洋華堂與美國南方公司簽訂特許協議并在東京豐洲推出 1 號店。此后傳統型便利店作為一種獨特的商業零售業態,在日本得到了飛速發展,其特點也被發揮到極致;20 世紀 90 年代末期進入中國。便利店成為一個具有長遠生命力的行業,在整個傳統零售不景氣的的情況下還能保持增長,也被認為是新的風口。
在 TechCrunch 國際創新峰會2017上海站心元資本分論壇上,好鄰居連鎖便利店總經理陶冶分享了對中國便利店行業的理解。
首先,陶冶指出了便利店具有四個特點。
第一,便利店是一個有網絡的生態經濟,便利店會到各個地方布局,最終變成一個網絡。其后面連著的是各種各樣的生產商和各種各樣的服務商,是一個網絡性的生態經濟。
第二,便利店被稱為小商圈制造型的零售業。其每個分店服務的客戶群有限,但可以給顧客提供近距離服務,可以幫助顧客選擇商品。所以,便利店有機會參與一個和供應商跟生產商共同研發,共同制造的過程。
第三,便利店是通用型的零售業態,有很多的商品種類。第四,便利店是近距離的零售業態,它有若干的可能性。這幾個特點使得便利店在各種經濟的起伏下,可以保持穩定。
中國的便利店發展已經有 20 多年的歷史了,而為什么在便利店幾十年的成長過程中,這一次增長如此被看好,很多創業者和資本涌入?
除了便利店網絡的價值得到重估,其有可以對消費者有直接影響的特點被重視以外。陶冶從便利店行業本身涉及的因素做出了分析,他表示:“我猜是一個“新”字。”他覺得這個“新”字體現在四個方面,第一是新的消費者的進入;第二是新技術的導入,如人工智能、移動支付等。“移動普及率和智能的應用是過去歷史里面從來沒有的。” 他說;第三,新的購物習慣,便利店可能在里面有特別存在的價值和存在的點。“ 現在我們買耐用品,可能用淘寶,可能是京東,吃飯可能會選擇餓了么或者美團。
消費習慣已經重構,越來越要求便捷。所以便利店承擔一個新的機會 ” 他解釋道;第四是新服務,通過便利店與一些新零售商合作,分發他們的服務,這是在導入新服務。
“小型業態加上制造型零售業,這是全球的趨勢。” 陶冶認為,中國的整個移動互聯網的普及率是全球都沒有過的機遇。但他強調,中國的便利店行業發展建設要基于社會發展去重新思考,而不是一個簡單的復制國外的模式。同時他也在如何建設符合中國實際情況的便利店行業情況問題上提了幾點意見。
首先,需要復合型的團隊加上創新的組合。因為零售行業需要長的積累,缺的不是人,缺的是人才的培訓。第二是尋找自己的差異化,包括品牌的差異化,還是區域的差異化,建立自己的競爭優勢。第三,中國的便利店格局比較容易形成全國的點狀的,多區域聯動。這種區域聯動導致在技術方面的集約,本地的供應鏈和經驗的復制將放大。所以基于區域的優勢,做單一的供應鏈的優勢,用多業態覆蓋市場。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