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上線存管的P2P平臺頻爆雷 銀行還會再愛嗎金融
已上線銀行存管的P2P平臺雷了,“踩雷者”有何感受?
“感覺對P2P不會再愛了!”
雖是朋友間的一番玩笑話,但實則展現的是如今的現實狀況。
自步入9月,上線資金存管的P2P平臺頻頻爆雷,讓投資者對原本就處于風口浪尖的P2P再添失望。同時,也令存管銀行的聲譽受到沖擊。
“從去年下半年至今,整個P2P行業可以說是迎來了上線銀行資金存管的熱潮。雖然距離監管給出的整改期限還剩大半年的時間,但接下來P2P平臺上線銀行資金存管會逐漸趨冷。”9月20日,上海某網貸平臺創始人對《國際金融報》記者表示,“最終能完成備案的P2P平臺不會太多,市場預計也就百來家,而目前上線資金存管的平臺數量明顯已大大超過未來可能完成備案的平臺數量。”
該創始人認為,多數尚未上線資金存管的平臺會更多地選擇轉型或退出,而不是堅持上線資金存管。
集中爆雷
酷盈網在9月5日宣布清盤,而這家平臺在8月11日才剛剛宣布上線存管。
9月16日,北京公安官方微博“平安北京”發布通告稱,已于近日查處涉嫌從事非法集資活動的酷盈網,該公司法人李某某等涉案人員已被依法刑事拘留,目前正在開展審查取證、追繳資產等工作。
僅9月以來,已上線銀行資金存管的P2P平臺爆雷事件就達到了近10起,包括田金所、學信貸、華銀金服等。
為何會出現這樣的現象?
對此,新聯在線首席運營官陳智誠對《國際金融報》記者指出:“在2015年12月28日,P2P監管辦法第四版出臺以后,越來越多商業銀行摩拳擦掌進入P2P存管業務領域,其中有部分銀行的策略較為激進,簽約、上線平臺數量較多,但在此期間可能對于P2P行業以及平臺資質不夠了解,簽約平臺資質參差不齊,這就埋下了隱患。”
紫馬財行CEO唐學慶在接受《國際金融報》記者采訪時則表示:“平臺對用戶資金實行銀行存管是網貸管理暫行辦法的明確要求,從這一點來看,是否上線銀行存管可以反映一家平臺的合規程度。但還要看到,銀行存管僅是考察一家平臺合規、安全與否的一個維度,上線了存管系統不代表著平臺就百分百安全了。平臺仍然可能因為業務違規、風控不力、經營不善等原因發生風險事件。不過,也不能因此就否定銀行存管的意義,存管平臺發生問題的比例是遠遠低于爆雷平臺在行業中的占比的。”
在陳智誠看來,隨著監管政策“1+3(一個監管辦法、三個細則指引)”的出臺及落地,P2P行業進入史上最嚴的政策應用期,各地政府、金融監管部門對平臺的密集式檢查、整改、“雙降”要求,使平臺的歷史問題充分暴露,一些經營能力較弱、風控實力較差、或資產無法轉型的,都將在未來一段時間逐漸暴露問題,出現經營危機。
真偽存管
隨著上線資金存管的P2P平臺爆雷事件的增多,作為存管方的銀行業被推向了輿論的風口。
包括華興銀行、徽商銀行、浙商銀行、恒豐銀行、上海銀行等在內的6家銀行都經歷了委托存管資金的平臺發生逾期、提現困難甚至爆雷等問題。
據記者了解,此前,銀行對于從事P2P平臺資金存管的熱情就不太高。如此一來,是否會進一步澆滅銀行業好不容易燃起的那點小火苗?
在陳智誠看來,本身銀行參與資金存管業務的最大顧慮,就是商譽風險。
陳智誠告訴記者,雖然歷次監管辦法、銀行存管業務指引都一再強調銀行不承擔平臺運營和項目風險,但是以國內目前的投資人教育環境,特別是平臺出事以后投資人“抓住最后一根稻草”的心理,銀行都承擔了過多的責任和風險,從而導致銀行選擇平臺時以風險為第一考量點。這也是為什么P2P銀行存管至今依然難以全面普及、大量中小平臺依然在感嘆“存管難”的核心原因。所以,在P2P行業的“剛兌魔咒”依然未能擺脫的現階段,銀行存管的熱情始終有限。
而從浙商銀行、華興銀行等對外的回應來看,也基本秉持著“客戶資金如果還在我行存管賬戶未出借的,可全額退回,已出借資金我行不承擔虧損風險”的一致態度。
“在銀行存管模式下,用戶資金的流通環節發生在銀行體系內,平臺僅僅是作為交易撮合的信息中介而存在,無法挪用用戶資金,也無法沉淀用戶資金。所以,銀行存管是可以保護用戶站崗資金安全的。但是平臺仍可以通過虛假發標的形式將用戶資金轉移到自己手上,而根據網絡管理暫行辦法的規定,存管銀行是不用對項目交易的真實性負責的。”唐學慶指出。
上述創始人則對記者直言,“其實,P2P平臺要上線真正的資金存管是一項浩大的工程,不僅是需要大量的財力,更重要的是技術對接。當初我們平臺上線銀行資金存管,銀行方面派出幾十位技術人員,我們公司接近100個技術人員,耗時半年進行開發、測試、對接、遷移等一系列復雜的工作,因此不是多數中小平臺能耗得起的。”
“真正的資金存管,平臺上的每個投資者和借款者都在存管銀行有獨立的賬戶,資金直接由銀行進行劃撥,每個賬戶一出一進一一對應,跟平臺完全沒有關系。而目前不少平臺的存管都還是平臺自身在銀行開啟一個賬戶由銀行存管,而平臺賬戶中的客戶賬戶則并不由銀行存管,基本還是一種‘資金池’的模式。不過,隨著資金存管各種規范的逐步落實,相信會得到改善。”該創始人稱。
【來源:國際金融報 作者:付碧蓮】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