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方支付或迎最冷寒冬金融
第三方支付是一個頗具中國特色的定義,嚴格來講應該叫“非金融機構提供的支付”,之所以叫第三方支付,并不是因為有“第一方支付”或“第二方支付”,而是因為從功能上講,它承擔了一個“第三方”的角色,在中國,這個角色可以叫“中間人”、“見證人”。
第三方支付起源于電商,更直接來說就是支付寶。淘寶搭起了一個電商平臺,任何人都可以在平臺上建店、賣貨。然而,這些商家良莠不齊、假貨次貨泛濫。買家無法有效甄別賣家的信用,不敢隨便買東西。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支付寶誕生了。
背后的邏輯是:在淘寶上購物,買家有顧慮,沒關系,你可以先把錢打給支付寶(第三方),滿意并確認后,再由支付寶打給賣家。支付寶起到了一個第三方擔保人的角色,既為賣家做信用背書,也為買家降低購物風險。這種交易方式在中國傳統商業交易中一直存在,只是淘寶把他搬到了線上。
支付寶成立于2004年12月,那時中國金融生態相對滯后,體系結構單一,而市場經濟卻在突飛猛進。以銀行為核心的傳統支付體系現實需求出現不平衡,第三方支付作為一種“補充機制”,迅速在市場中找到了生存空間,并在接下來的幾年里不斷發展壯大。
數據表明,2005年以后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進入高速增長期,2008年~2010年到達高潮。僅2010年上半年中國第三方支付市場規模就達到4546億元,環比增長33%,比同期增長89%。到2013年末,我國第三方支付市場規模已達16萬億元。市場之火熱,可見一斑!
然而,第三方支付在發展過程中并沒有找到一條可持續發展的道路,現在的主流盈利模式還是通道業務,即刷量賺流量費!隨著市場競爭的日益激烈、銀行相關功能的不斷補充,以及監管政策的調整,我國第三方支付市場在接下來的幾年里可能會遇到最冷寒冬!原因如下:
1、競爭激烈
截止2014年末,我國獲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業增至269家。其中,既有創新型企業,還有BAT這樣的互聯網巨頭,也有電信運營商以及銀行等傳統金融大咖。值得關注的是,新增的不少第三方支付企業背后,隱現巨頭的身影,如安邦保險、用友軟件、石基信息、鏈家地產等。
當前,第三方支付企業業務單一,同質化嚴重,市場競爭越來越激烈,中小平臺獲客成本快速增加。有人講,未來的第三方支付市場是將巨頭玩家的游戲,中小玩家或退出或被兼并。這個判斷并不一定會成事實,但可以肯定的是:隨著競爭的持續加劇,第三方支付市場將迎來一輪大洗牌。大量無競爭優勢的平臺將被市場淘汰。
2、價值淡化
第三方支付的快速發展,在很大程度上倒逼了銀行改革,而銀行的改革,反過來又給第三方支付帶來了巨大沖擊。
我們知道,第三方支付的產生、發展,核心原因是傳統金融發展滯后,第三方支付作為一種補充機制得到了相應的發展空間。近年來,以銀行為核心的傳統金融機構快速跟進,從功能上講,銀行已經具備所有第三方支付的功能。2014年,互聯網金融爆發后,銀行更加重視金融業務的互聯網化,不斷強化相關產業布局。這意味著,第三方支付原有的“補充”作用失效,其核心價值正在淡化。所以我們可以看到,整個第三方支付市場的業務形態正在尋求轉型,以擺脫單純支付的業務局限。
然而,盡管第三方支付企業在互聯網金融理財、消費等方向一直在努力嘗試,但截止目前仍然沒有找到一條清晰的突圍之路。P2P一度被認為是第三方支付的救命稻草,然而巨大的行業風險和銀行的強勢介入,讓原有的想象空間大打折扣。面對越來越嚴峻的競爭挑戰,第三方支付企業不得不在既有的業務上下功夫,部分平臺為了生存甚至不惜違規、大打價格戰。不過,各大平臺苦苦鏖戰帶來的不是明朗的未來,而是惡性競爭愈演愈烈,行業洗牌加速。
3、監管趨嚴
監管一直是影響我國第三方支付企業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2014年以來,在激烈的競爭環境下,第三方支付行業風險日益凸顯,違規泛濫。主要體現在主體資格與經營范圍界定不清、沉淀資金帶來的風險;由平臺交易衍生出的虛擬貨幣帶來的潛在風險;信用卡套現、洗錢風險等。應設立準入機制、反洗錢監管、退出機制等監管措施。為了讓風險得到有效控制,監管機構加大了監管力度,對違規的處罰更加嚴厲。第三方企業本來就已是利潤微博,監管趨嚴將使其生存環境進一步惡化。
競爭激烈帶來違規泛濫,違規泛濫使風險增加,風險增加換來嚴格監管,嚴格監管使得生存更加艱難,生存更加艱難必然換來更加激烈的競爭……當前的第三方支付行業正在陷入一個惡性循環怪圈。要想有所突破,轉型是必然選擇。所以,我們還是可以強烈的感覺到,在監管趨嚴、行業微利的背景下,不少第三方支付企業開始謀求轉型。然而,轉型之路并不平坦。最大的挑戰在于,沒有成功經驗可以參考,一切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完)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