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如果這件事情大模型要做,那么我的公司還如何生存?"
這是許多創業者都會問的一句話,也是很多投資人會詢問創業者的問題。
這個焦慮最近愈演愈烈,尤其是在 AI for Coding 行業發生了幾起整合并購之后。
上周,人工智能公司 Anthropic 宣布完成 130 億美元的 F 輪融資,估值達到 1830 億美元,僅次于 Space X、字節跳動和 OpenAI,成為全球股指第四的獨角獸。
這意味著,AI 編程領域的火爆,因為 Anthropic 旗下的 Claude 大模型在 AI 編碼領域展現了不可替代的優勢,據報道,隨著 API 使用和企業采用的加速,其年度經常性收入將在 2025 年期間從 10 億美元躍升至 50 億美元。 Anthropic 旗下的編程產品 Claude Code 成為了 Anthropic 的主要增長動力之一,Anthropic 表示,其氛圍編碼產品已創造超過 5 億美元的運營收入,過去三個月的使用量增長了 10 倍以上。
同時,這也意味著 AI 編程領域正在發生新的趨勢——由分散的創業公司,變為巨頭的整合,強者恒強。"AI 編程領域和大模型行業太接近了。" 有投資人曾告訴虎嗅。
當然,這也不意味著創業公司在這個賽道沒有任何機會。天際資本創始合伙人張倩曾在自己的視頻號中提及,對于 AI 編程賽道,表面是大廠的天下,但編程助手的核心,是用 AI 重構開發者的鏈路。如果創業公司可以在某個垂類場景,打磨場景深度,優化工程細節,從大廠顧不到的縫隙進入,就有跑出來的機會。但不管是怎么樣, 虎嗅與眾多投資者的交流,共識是現在再去做一個 AI Coding 的創業,已經太晚了。
AI 加入后的估值神話
AI 編程工具的爆發并非一蹴而就,而是經歷了兩次關鍵的產品市場匹配。
PMF 首次發生于 2023 年,以 GitHub Copilot 為代表的代碼補全工具證明了 AI 在編程領域的實用價值?;?GPT 模型的 Transformer 架構天然適合預測下一個 token,而代碼相比自然語言更加格式化,預測相對較低,這使得代碼補全很快找到了 PMF(產品市場契合度)。
第二次 PMF 則由 Claude 3.5 Sonnet 的發布引發。更強的模型讓 AI 從簡單的代碼補全躍升到理解復雜需求、生成完整的功能模塊,甚至構建端到端應用。這不再是簡單的工具輔助,而是接近 "AI 程序員 " 的智能協作。
第二次的 PMF 成功跑出了很多 AI 編程公司,并且完成了 AI 領域最多且漲得最快的增長神話,例如 Cursor、Lovable、Coudieum、Cognition、Bolt.new 等公司。
根據億歐智庫數據,2024 年 AI 編程工具呈爆發式增長。2023 年全球編程市場規模預計達到 100 億美元,2024 年增長至 150 億美元。中國市場在 2022 年達到 20 億元,同比增長 35%。第三方調研機構 Grand View Research 數據顯示,AI 編程工具市場預計到 2030 年將增長至 260 億美元,年平均增長率接近 30%。
例如 Cursor,在 7 月份宣布完成了 9 億美金的 C 輪融資,估值達到了 99 億美金,由 Thrive 領投,Accel、a16z 以及 DST 等跟投。并且 Cursor 的 ARR 已經超過了 5 億美金,并且被超過一半的財富 500 強企業所使用,成為歷史上最快達到 5 億美金 ARR 的公司。Cursor 還閃電收購了企業級 AI 編程公司 Koala 的工程師團隊,加速其企業級市場布局,直接挑戰微軟 GitHub Copilot 的市場地位。據報道,只有 60 人團隊的 Cursor 在不到兩年的時間內從零增長到 10 億美元年收入。
更早的時候,瑞典公司 Lovable 用 35 人團隊、8 個月時間創造了 1 億美元年收入,成為 " 史上增長最快的軟件公司 "。
AI 編程領域的轉折點:WindSurf 的收購案
2025 年 7 月,Windsurf 的收購案,成為了 AI 編程領域的轉折點。Google 以 24 億美元挖走了 Windsurf 的 CEO Varun Mohan、聯合創始人 Douglas Chen 以及核心研發團隊。緊接著,Cognition 宣布以 3 億美元股票 " 接盤 " Windsurf 剩余資產,包括全部知識產權、產品、品牌、商標、350 多家企業客戶(年營收約 8000 萬美元)及剩余數百名運營與技術員工。
Windsurf 的前身是生成式 AI 編程助手公司 Codeium,它打造的 Windsurf 產品是硅谷近 3 年發展最迅猛的開發者工具之一。與傳統 AI 編程工具不同,Windsurf 秉持 " 代理式編程 "(即 " 氛圍編程 ")理念,智能體能主動推斷開發者意圖,實現多文件編輯和復雜任務自動化處理,讓開發流程更依賴 AI 自主決策。憑借技術優勢,Windsurf 被收購前已擁有超 80 萬開發者用戶、1000 家企業客戶(包括摩根大通、戴爾等《財富》500 強企業),年度經常性收入超 1 億美元,估值也水漲船高。
這樣一個增長迅速的獨角獸,為何如此著急賣身?這背后是 AI 編程產品難以解決的尷尬境地。
因為第一,這類產品過于依賴基礎模型。今年 6 月初, Anthropic 突然切斷了 Windsurf 對 Claude 3 模型系列的訪問權限,這對依賴先進 AI 模型的 Windsurf 造成了沉重打擊。
這種依賴導致兩個結果,首先是他們需要瞄準大模型的升級迭代不斷升級自己的服務和產品,其次是他們需要給大模型支付巨額 API 的費用,比如 AI 搜索初創公司 Perplexity 在 2024 年就向 Anthropic 和 OpenAI 支付了 800 萬美元,這幾乎占其收入的四分之一。
這某種程度上看,是一種惡性循環。" 所有‘代碼生成’產品的利潤率要么是零,要么是負數。簡直糟透了,"Mocha 創始人 Nicholas Charriere 在接受 TechCrunch 的采訪時說道。Mocha 是一家 AI 編碼初創公司,提供后端托管解決方案,服務于中小企業。他還補充道,他認為該行業所有初創公司的可變成本都非常接近,可能在 10% 到 15% 之間。
Cursor 選擇將成本轉嫁給用戶——在用戶每個月 20 美元的套餐之外,支付一筆額外的費用。還有一些公司,例如 Windsurf,選擇直接 " 賣身 ",迅速抽身,及時止損。
自研模型當然也是一個選擇,但目前來看,這是一個極大的工程。比如 Windsurf 的聯合創始人兼首席執行官 Varun Mohan 就決定不建立自己的模型
新興獨角獸的突圍密碼
在激烈并且進入巨頭格局的 AI 編程領域,誰能跑出來?
在 Cursor 和 Windsurf 之外,Lovable 代表了 AI 編程工具的另一種可能性——面向非程序員的 " 平權化編程 "。
多位業內人士都向虎嗅表示,Lovable 是最有可能跑出來的 AI 編程公司。
首先,Lovable 瞄準設計師、產品經理等非技術背景的用戶,通過 "vibe 編碼 " 的概念成功降低了編程流程圖。用戶可以通過語言描述直接生成全棧應用,從創意到產品的完整閉環。
其次,與專注于專業開發者的工具不同,Lovable 采用了代理化的工作流程,2025 年 1 月發布的 Lovable Agent 將錯誤率降低了 91%。這種技術路徑更適合非專業用戶的使用場景。
Bolt.new,一個面向 C 端的編程產品,有一定的潛力。2024 年 10 月,Bolt.new 上線。 4 周 ARR 沖至 400 萬美元,8 周突破 2000 萬美元,5 個月后收入 4000 萬美元,注冊用戶超 300 萬。
其找到了一個區隔于大部分 AI 編碼公司的身位——一個 BtoC 的市場,相比于 Windsurf、Cursor 這種面向有基礎的開發者不同,Bolt.new 更多面向零基礎的小白用戶,它解決了一個讓編程新手頭疼已久的難題—— " 搭建本地開發環境 "。除了 Bolt.new 幾乎沒有其他產品,在常識瀏覽器標簽頁中運行完整的開發環境。
結語
AI 編程工具的崛起正在重新定義軟件開發的邊界。Cursor、Lovable 等公司的成功案例表明,該領域具有巨大的市場潛力和商業價值。
然而,技術挑戰、市場風險和法律不確定性仍是行業發展的主要障礙。只有那些真正理解用戶需求、在細分垂直賽道做到極致、擁有清晰商業模式的企業,才能在這場變革中脫穎而出。
來源:虎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