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上亚洲一区二区,亚洲国产成人高清精品,三级资源在线,久久九九久精品国产免费直播

180 億,劉強東買走了

創投圈
2025
07/31
17:38
分享
評論

 

劉強東又出手了。

今日(7 月 31 日),京東在港交所發布公告稱,決定通過全資間接附屬公司(出價方),收購德國最大的消費類電子產品集團 CECONOMY,估值約 22 億歐元,折合人民幣超 180 億元。

至此,京東國際化征程又落一子。該交易若成功完成,將創下中國電商出海歐洲的新紀錄。

回望今年,京東動作很多——從送外賣到開廚房,再到買超市,最新一幕則是掃貨具身智能,一個月內宣布四筆投資。不由得感嘆," 東哥好忙啊。" 中國零售戰場的火藥味越來越濃了。

今天,京東宣布 180 億并購

這一次,京東瞄準的是德國零售業的 " 隱形冠軍 "。

時間回到 1979 年,德國商人 Leopold Stiefel 與 Walter Gunz 在慕尼黑開設一家 MediaMarkt,定位消費電子超市,他們的本意是用低價、大賣場的模式顛覆傳統的小型電器店,于是提出了 " 最低價保證 "。

當時歐洲電器店基本采用封閉柜臺模式,MediaMarkt 則開放式陳列,讓顧客可以自由試用產品。

1984 年,MediaMarkt 被麥德龍集團(Metro AG)收購,成為其零售業務分支。后來,另一家定位更偏向高端的電子連鎖品牌 Saturn,同樣在 1990 年被麥德龍收購,與 MediaMarkt 形成了雙品牌戰略。

此后兩個品牌開始國際化之路。他們開起了面積超過 5000 平米的巨型門店,布置幾萬個 SKU,還憑借規模優勢獲得蘋果、三星等品牌的首發權和獨家促銷。大約 2000 年左右,MediaMarkt/Saturn 成為歐洲最大消費電子零售商。

CECONOMY 是在 2017 年正式成立。由于戰略調整,麥德龍集團專注于批發業務,剝離零售資產,將消費電子業務板塊獨立為 CECONOMY,并在法蘭克福證券交易所上市。

目前,CECONOMY 在歐洲 12 個國家運營著超 1000 家門店,旗下核心品牌 MediaMarkt 與 Saturn 在德國市場占據 30% 以上的份額,并通過售后服務品牌 Deutsche Technikberatung 搭建起相應的零售生態體系。

根據最新財報,2025 年一季度,CECONOMY 銷售額下降 1.6% 至 52 億歐元,不過其在線銷售額有所增長,提高了 7.4%,達到近 13 億歐元。

對于 CECONOMY 來說,亞馬遜等電商的崛起為其帶來了不小的沖擊。盡管這家公司也不遺余力進行數字化嘗試,推出線上平臺,但市場份額始終不像門店時代那樣所向披靡。如今,它接到了中國電商巨頭京東的收購要約。

根據戰略投資協議,此次收購旨在推動 CECONOMY 的增長,后續將繼續保持其獨立運營,加快其向歐洲領先的全渠道消費電子產品平臺轉型。據悉,京東計劃保留 CECONOMY 原有管理團隊。

實際上,2023 年時,京東就曾嘗試收購 CECONOMY,雙方經過談判,但最終未能如愿。

直到今天,京東收入囊中。

劍指出海

今年 6 月,在一場小范圍的分享會上,京東創始人劉強東曾表示,持續建設了 3 年的歐洲基礎設施將于年底建成,2026 年正式投入運營,并且強調:國際業務是京東集團未來的發展重點。

據悉,京東國際業務團隊人數超過 2000 人,在歐洲將采用 " 本地電商、本地團隊、本地采購、本地發貨 " 的模式。目前通過創新 " 超級倉店 " 模式,京東已在荷蘭、波蘭等國提供 " 一小時達 " 服務。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何要買下 CECONOMY。

這是京東出海歐洲的本土化觸點,CECONOMY 的 1000 多家門店為京東補足了線下短板,快速拿到了成熟的線下渠道網絡,這是 " 天然的 " 線下流量入口。以資金換取了時間和空間,繞過歐洲復雜的渠道分銷體系,京東將拿到零售市場的入場券。

此外,CECONOMY 的門店和倉庫也可以成為京東電商業務的 " 前置倉 ",與京東的國際供應鏈形成互補,解決跨境物流又慢又貴的痛點。也就是說,京東有望通過整合 CECONOMY 的實體零售網絡,構建線上線下協同體系,強化本地供應鏈能力。

而從 CECONOMY 方面來看,京東可以為其提升線上銷售占比,無人倉技術也可以降低歐洲高昂的人工成本。

一條中國電商出海的戰略路徑擺在眼前——基建先行,此后通過并購迅速鋪開。正如劉強東此前在內部信中提及:京東的國際化必須走" 自建 + 收購 + 合作 "的路線。

2025,無人不談出海。而電商全球化戰場上,京東也在與阿里巴巴、拼多多、SHEIN、TikTok 等進行新一輪較量。

拼多多的 Temu 以極致低價橫掃全球,漸漸出現了增長瓶頸,最近曾有傳聞拼多多擬收購歐洲跨境物流公司,以提高效率。與之貼身肉搏的 SHEIN,早已超越 Zara 成為全球最大快時尚品牌,在 2025 年也將戰略升級為 " 電商平臺 ",上市傳聞愈演愈烈。

如今,SHEIN 與 Temu 在供應商、流量上的競爭愈發白熱化。

還有蔣凡帶隊阿里國際數字商業集團,以 Lazada(東南亞)、AliExpress(全球)、Trendyol(中東歐)三大平臺為核心,采取輕資產平臺化擴張,靠流量和算法橫掃市場。

然而在東南亞市場,Lazada 與 TikTok Shop 激烈競爭;在歐洲低價市場,AliExpress 與 Temu 正面交鋒 …… 混戰膠著。

相比之下,京東不得不走出一條差異化之路,通過自建基建 + 本土并購,把路走的更 " 重 ",同時通過 " 體驗 + 服務 " 的模式建造壁壘,避免單純且不可持久的價格戰。顯然,這又是另一場硬仗。

2025 年下半場,真正的淘汰賽才剛剛開始。

消費并購時代

京東出手并購一幕,投資圈并不感到驚訝。

今年,消費并購盛況歷歷在目。最為轟動的莫過于 PE 圍獵星巴克中國。進入中國 26 年坐擁超 7700 家門店,星巴克中國這幾年在瑞幸咖啡、蜜雪冰城等本土品牌的激烈競爭下,決定出售中國業務股權,引來了高瓴、凱雷投資、信宸資本等 PE 機構的興趣,甚至連瑞幸大股東大鉦資本也來了。

星巴克最新透露,目前正在對超過 20 個有強烈意愿的機構進行評估。

KKR 收購國民汽水大窯飲品也有了新進展。投資界從北京知名 PE 機構內部證實,騰訊曾對收購大窯表現出極高的興趣,甚至組建專門的項目組;另外也有幾家外資 PE 機構競爭,但最終還是 KKR 留在了最后的談判桌。

目之所及,傳奇消費品牌們正紛紛翻開新一頁。

想起年初,紅杉中國以 11 億歐元的估值收購 Marshall 馬歇爾的多數股權。Marshall 馬歇爾以經典的吉他音箱而聞名,一度成為中國藍牙音箱線上市場的第一品牌。六十多年沉淀,紅杉中國將攜手與之共同譜寫新的音樂歷史。

還有德弘資本以約 130 億港元的價格從阿里那里買下大潤發母公司高鑫零售;博裕資本收購高端百貨商場 SKP..... 印象深刻。

此間,有投資人聊起一個趨勢——買下跨國公司的中國業務已經成為消費并購方發力的主要方向。正如市場消息:通用磨坊正考慮以數億美元的價格出售其在中國的哈根達斯冰淇淋門店,迪卡儂擬出售中國業務約 30% 股權,估值或超 10 億美元等,無一例外都吸引了一批 PE。

一個普遍的觀點是,消費行業歷來被認為是具備剛性、抗周期屬性的行業,因而在經濟波動時期反而更受資本歡迎。今年以來身邊消費基金透露,他們正在尋找兼并收購的機會。

" 很多消費類項目資產價格便宜,手中有大量現金儲備的買方,有能力在此時抄底。"

可以篤定的是,下一個大 deal 就在不遠處。

來源:投資界

THE END
廣告、內容合作請點擊這里 尋求合作
免責聲明:本文系轉載,版權歸原作者所有;旨在傳遞信息,不代表砍柴網的觀點和立場。

相關熱點

相關推薦

1
3
主站蜘蛛池模板: 襄樊市| 宁德市| 盐津县| 左权县| 土默特左旗| 凌云县| 拉孜县| 宜阳县| 晋中市| 湟源县| 德江县| 华蓥市| 依安县| 来安县| 周口市| 鄯善县| 四会市| 榆树市| 泗洪县| 正宁县| 柳江县| 花垣县| 兴山县| 五台县| 内乡县| 西宁市| 凌源市| 定边县| 密云县| 清水河县| 锦屏县| 社旗县| 河北省| 扬中市| 承德市| 云安县| 云阳县| 民县| 新邵县| 星子县| 淮南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