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 2014、2015 年相比,近幾年推出可穿戴設備的廠商少了很多,不過,這并不代表著這一片領域已經(jīng)失去了「曙光」。
近日,調(diào)研機構 Gartner 的一項新預測表明,2019 年全球可穿戴設備的出貨量將達到 2.25 億,相比于 2018 年增長了 25.8%,該公司預計明年消費者將在可穿戴設備上花費約 460 億美元,細分到智能手表,其金額會超過 160 億美元。
實際上,智能手表自 2014 年成為可穿戴設備的細分市場之后,受到了越來越多用戶的歡迎,這主要歸功于蘋果在 2015 年所推出的 Apple Watch 系列產(chǎn)品。
對此,Gartner 的高級主管 Alan Antin 認為,目前 Apple Watch 平均銷售價格相對穩(wěn)定且較為高昂,這有效地支撐了整個智能手表市場。
但智能手表的整體平均售價預計將從 2018 年的 221.99 美元緩慢下調(diào)至 2022 年的 210 美元,究其原因,是價格較低的競爭對手和較高的銷量,促使智能手表的生產(chǎn)成本和零部件成本下降。
Alan Antin 補充道,即便如此,到 2022 年,蘋果和傳統(tǒng)手表品牌仍舊保持穩(wěn)定的售價,并且以 Fossil 和 Casio 為代表的傳統(tǒng)手表品牌,將通過提供更多的款式來,占領智能手表總出貨量的 20%。
根據(jù) Gartner 的預估,智能手表的出貨量將在 2019 年發(fā)生變化,價格的下降促使智能手表的出貨量從 5300 萬臺增漲到 7409 萬臺,這使得智能手表占據(jù)了可穿戴設備市場中最大的份額。
▲ 圖片來自:Techyogi.info
不過,智能手表在可穿戴設備市場的主導地位可能是短暫的。
在 Gartner 看來,盡管到了 2022 年,智能手表的出貨量可以達到 1.152 億臺,但它可能比不過屆時的耳機類可穿戴設備,后者預計有望達到 1.58 億臺的出貨量,并擠下智能手表成為可穿戴設備市場的主導地位,達到整個可穿戴設備市場 30% 以上的份額。
目前以蘋果 AirPods、三星 IconX 以及繽特力 BackBeat FIT 等產(chǎn)品為代表的耳機類可穿戴設備,其主要用途只是在健身、通信和娛樂,但 Gartner 認為一旦它們的用途突破了當前的局限,出貨量就會有明顯的提升。
未來幾代的耳機類可穿戴設備將支持虛擬 AI 助手,能夠執(zhí)行多種任務,比如查詢或具備本地處理能力的 AI 語音助手。展望未來,它們可以減少人們對智能手機的依賴,接管智能手機上的不少功能。
【來源:愛范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