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權整治直指聚合類視頻App自媒體
在網絡音樂平臺經過多年洗牌后,已經從混戰走到了少數巨頭的時代,相對來說清理容易,但在網絡音樂上行之有效的法則,卻并不適用于網盤和聚合類視頻App
文/張書樂
刊載于《法人》雜志2015年12月刊
11月3日,國內最大的網盤服務商百度云盤和六大視頻網站及權利人組織,在京簽署了云盤版權保護共同聲明,表示共同制止利用云盤擅自分享他人作品的行為,自覺抵制擅自分享他人作品的違法行為。(詳見本人9月《網盤大戰背后的版權殺機》一文)
此前的10月20日,國家版權局發布了《關于規范網盤服務版權秩序的通知》(下稱《通知》),指出網盤服務商應當采取有效措施,制止用戶違法上傳、分享未經授權的作品。
隨著一連串針對網盤(又稱“云盤”)內容的版權清理行動接連展開,和網盤中盜版視頻緊密相連的各色聚合類視頻App儼然成為下一步版權整治的風口。
網盤和視頻App組隊侵權
網盤侵權由來已久,北京市版權局相關負責人稱,近年來,隨著云計算技術的發展,網盤用戶快速增長,預計到2015年底,中國網盤用戶將突破4.5億。快速的發展和龐大的用戶規模導致云存儲空間的管理問題日益突出,主要問題是一些不法用戶利用網盤的共享空間擅自傳播他人的作品。
業內人士指出,通過網盤進行侵權播放,主要分成兩類:一類是部分用戶借助網盤服務商提供的網盤播放功能實現,另一類則是通過移動互聯網的聚合類視頻App實現。
相對來說,前者用戶獲取網盤侵權資源難度較大,且使用環境也大受局限,一般較多為資深用戶,盡管有多維搜索、壹搜、網盤屋等第三方網盤搜索工具存在。但相關侵權行為往往通過QQ、微信群或一些加鎖論壇,在小圈子里完成,雖然相對隱蔽,但傳播擴散空間也相對有限。反之,后者卻依托于App的便捷性,直接向App用戶擴散,侵權影響更加強大。
有鑒于此,今年7月,騰訊視頻、搜狐視頻、愛奇藝、優酷、土豆、 PPTV 等視頻網站聯合成立了視頻正版化企業聯盟。聯盟通過第三方監控機構對目前市場排名靠前的200多個應用平臺,進行了為期半年多的監控和排查。
據10月發布的《手機端App應用侵權狀況調查報告》顯示,目前從事侵權盜版的App數量不少于100個,影響規模較大的有16個。其侵權影片基本覆蓋了上述主流媒體,侵權影片多達幾萬部。其中,快看影視、看客影視和木瓜影視3款聚合鏈接類應用的安卓下載量高達147.1萬次。
與此同時,該調查還顯示,聚合類視頻App侵權方式主要有兩種:一是手機視頻App軟件開發者未經授權,利用網盤等非法渠道將院線在播的熱門電影或電視臺同步播出的電視劇等,通過其App播放器分享給用戶;二是通過深層鏈接無償使用正版視頻網站的版權資源、服務器與帶寬資源,用戶點擊后會直接進入侵權App軟件內進行影片播放。
此外,有數據顯示,近兩年來,法院審理或行政查處的著作權案件中,80%以上和移動端有關。
比網絡音樂版權清理更難
很顯然,此次國家版權局的《關于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轉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以下稱《通知》)一旦獲得執行,將直接斬斷聚合類視頻App的主要來源。但另一方面,網盤的文件存儲方式較一般下載、在線播放方式更隱蔽,用戶可以對目標文件進行更名、更改后綴、分割、壓縮等技術處理,對網盤存儲文件進行分析和甄別存在更高難度,這使得對網盤的侵權行為打擊,以及其與聚合類視頻App之間的聯系取證,都呈現出一定的困難。
“7月,國家版權局出臺的《關于責令網絡音樂服務商停止未經轉授權傳播音樂作品的通知》,很快就對網絡音樂的侵權行為實現了極大遏制。”業內人士稱:但這是建立在網絡音樂平臺經過多年洗牌后,已經從混戰走到了少數巨頭的時代,相對來說清理容易,但在網絡音樂上行之有效的法則,卻并不適用于網盤和聚合類視頻App。
如網盤,盡管當前已經類似網絡音樂,已經聚合成了百度網盤、360網盤、金山網盤、迅雷快盤和新浪微盤等少數平臺,但由于網盤主要來自用戶上傳資源,不少網盤便以避風港規則進行版權風險規避。在2012年電影《搞定岳父大人》公映后,南京一家網盤公司提供下載,版權方將其告上法庭,要求賠償損失。但法院最終判定該網盤公司勝訴——法院認為,網盤公司在收到侵權通知后立即刪除,已經履行了網絡服務提供者的義務,不具備過錯,符合法定免責條件。
此次盡管根據《通知》,從避風港原則下手,更加明確了網盤服務商的注意義務,要求網盤商必須在用戶投訴24小時內刪除侵權作品,同時保存用戶姓名、賬號、網絡地址、聯系方式等注冊信息,便于侵權行為的追責和查處。
阿里巴巴數字娛樂高級法務專家呂長軍認為:“這無疑是一大變化,因為之前對相關法律法規對網絡服務商履行通知刪除程序的時限從未有過具體規定。”
但大多數業內人士卻不以為然。“可以想見,這樣的處理方式,查處難度有多大。”業內人士指出,“之前在PC端的分享類網絡視頻平臺上就已經有過類似實踐,但并無明顯成果。”
另一方面,聚合類視頻App的查處難度則更大,其在當下還處在野蠻生長狀態。大量的App借助移動互聯網的低門檻和盜鏈行為,迅速通過智能手機、OTT智能盒子和智能電視直接吸納用戶,不少已經達到了百萬用戶的存量。但對此類App的處理卻一直都較為空白。
可以想見,即使網盤整頓到位后,聚合類視頻App的亂象也仍將持續。
解決方案仍須待“壟斷”
針對聚合類視頻App的治理難,融合網執行主編吳純勇就指出:聚合類視頻App的生死掌握在iOS、安卓等第三方系統和平臺上,往往不在相關部門手里。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更大的處理難題。
之前媒體亦有報道稱,各大應用市場對App上線的要求并不一致,比如百度旗下的安卓市場只對新聞類App有相關資質要求,但對視聽類App并沒有特別要求。由此,大量不具備《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目許可證》,甚至連ICP備案都沒有的App得以在移動端存在。
有關部門對移動端App的視頻內容如何管理,“從去年開始,開過多次討論會。”知名廣電新媒體觀察人士汪海天對媒體表示,“但收效并不大,有關部門其實很被動。”
而在視頻網站業內,卻并沒有太多的惶恐。盡管一方面盜版視頻極大的損害了視頻平臺通過巨資購買正版的后續利益,尤其是聚合類視頻App通過技術手段將提取自正版視頻站點的深層鏈接,進行掐頭去尾、屏蔽廣告的所謂用戶體驗行為。但這種損害,尚在能夠承受的范圍之內,而且相關視頻平臺已經在采取“加密”深層鏈接的手段進行封堵,以期和打擊網盤盜版一道,形成“雙劍合璧”的效果。
同時,擁有海量正版視頻的平臺,在當下已經隱然完成了勢力劃分,橫跨PC和移動端的個位數主流平臺,此刻正在通過聯盟、并購的方式,實現相互資源的深度整合,而且一些主流網盤服務商也已經深度進入視頻領域,尤其是用戶量第一的百度,這都會因為利益相關而加大打擊力度。一旦成型,則只要在“加密”和“打擊”方面有效封堵一段時日,沒有任何正版片源且自有資金無力購買正版片源的這些聚合類視頻平臺,就會自然消散。
這一“壟斷”招,在網絡音樂、網絡文學和網絡視頻領域都屢試不爽,而在當前,一些聚合類視頻App上大量片源無法點播的現狀,也說明了打擊的羅網正在收緊之中。
作者 張書樂 微信號:zsl13973399819 新著有《越界——互聯網時代必先搞懂的大敗局》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