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做手機,汪峰做耳機,娛樂界也在科技化?觀點
近日,歌手汪峰公開表示要做一款叫做“Fiil”的耳機。或許真的中了不能“上頭條”的魔咒,汪峰并非是娛樂界轉戰科技圈的第一人。
暫且不討論戰績如何,咱們先來盤點一下這些娛樂界的大咖或者小咖的科技之舉。
明星扎堆做“手機”
2013年4月17日,中國搖滾樂教父崔健,在國內推出了由他個人定制遼寧歐谷代工的3G智能手機——“藍色骨頭(BlueBone)”,該手機成為國內首款明星定制手機。
2013年8月28日,曾轟動一時的勵志“女神”芙蓉姐姐也踏進手機圈,定制一款名為“青橙N1”女神手機。
2013年11月12日,韓庚攜以個人命名的“庚Phone”亮相北京國際會議中心。此款手機采用C2B制造模式,與傳統的智能手機制造模式不同,從外觀、系統、到應用,都是由新華瑞德公司和韓庚及其經紀團隊共同商討完成的。
2013年11月22日,周杰倫手機“uGate”1代面世;2014年8月1日,周杰倫手機“uGate”2代曝光。而在今年2月23日有消息傳出,周董可能入股努比亞繼續推出新款手機。
除了這些已經上市的明星手機,還有一些正在醞釀或處于娘胎之中的明星機型。
2013年11月23日,林志穎發微博表示,邀請手機廠商合作希望推出一款以兒子為主要元素的“黑米手機”。盡管雷布斯積極回應,可惜這款手機由于種種原因至今無實質進展。
2014年8月10日,相聲演員王自健在微博正式宣傳進軍手機行業,同時表示手機項目已經有了實質性進展,各種優秀創意多得一塌糊涂,提前預告全新的體驗將會在2015年暑假真實上演。
掀起投資科技潮,涉及領域廣
在微信上開通公眾賬號的娛樂明星并不少見,但是陳坤卻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人,因為他開創了微信賬號收費的先河。
2012年9月,陳坤微信平臺推出會員制,分為月卡、季卡、半年卡、年卡四個檔次,價格分別為18元、50元、100元、168元。據稱會員制微信平臺推出第一天,他就斬獲700萬元。無論真假,都足以證明陳坤踏進科技圈這一步走對了。
收費微信平臺獲得成功后,2014年9月,陳坤通過微信宣布由東申童畫出品的K.Band行走手環和K.Cam行走隨身拍即將上市。這標志著陳坤和科技圈的關系更親密了一層。
2013年6月,隨著《龍之召喚》手游游戲的推出,羽泉組合創投5年的經歷也被曝光。據了解,除了手游項目外,羽泉組合社交等多個手機應用項目。
2014年12月4日,UC九游對外宣布,郭德綱與俞永福(UC九游CEO)將合作推出一款“小旗手機游戲手柄”產品。首批產品于今年1月14日在官網以99元的價格正式出售。
除了這些顯性的明星科技投資人,其實還存在一些隱性明星科技人。其中,實力最強的非“小旋風”林志穎莫屬。
無論在微博還是在電視節目中,我們不難發現林志穎“科技達人”的特質。從智能手機、到智能遙控球、再到他個人的智能房子,都時刻散發著科技的氣息。
林志穎曾公開透露,他家里的電子設備都是和他的手機相連接的,只要在手機上下指令,通過 GPRS技術傳輸到家中的服務器,就可以輕松指揮家里的一切事務。比如在回家的路上,他就能通過手機遙控,先把燈、熱水打開,回到家直接泡澡。還可以設置很多不同的模式,如星空模式、外出模式,并且可以監測到家里是否有小偷。
林志穎不僅局限喜愛和應用科技產品,現實中是一位地地道道的科技公司老板。在26歲的時候,林志穎就成立了自己的科技公司,該公司以設計軟件系統為主要業務,公司的客戶包括臺灣軍方、銀行等,是全臺灣唯一一家做該方面項目的科技公司。
如果再進一步搜羅明星跨界科技圈的名字,可謂舉不勝舉:吳奇隆聯合港灣互動共同開發《蜀山戰紀》手游,趙薇投資阿里影業,鄧超變身天使投資人,任泉、李冰冰、黃曉明的“刷臉”基金Star VC涉足互聯網,吳秀波、韓寒瞄準APP,就連主持人崔永元都宣布要開辦一個工場。
據悉,崔永元可能加盟聯想旗下互聯網子公司神奇工場。該工場業務上分為三部分:一是手機及移動互聯網相關業務;再就是智能生態,包括路由器、穿戴式設備、智能家居等產品;第三部分就是電子商務平臺。所以說,小崔做手機、智能硬件都是極有可能的事。
失敗多于成功,考驗多于經驗
不可否認,明星的粉絲效應確實可以快速積聚人氣,能夠讓其科技投資短期內就能引起巨大關注。但是,科技圈這碗飯并不是那么好吃。
娛樂明星跨界科技圈,雖然有林志穎、陳坤等較為成功的例子,但收獲痛苦經驗的卻是主流趨勢。
姚明投資的巨鯨音樂網上線不久便關站;吳宗憲失足LED行業掏空3千余萬,獲刑22月,緩刑3年,罰款60萬元;韓庚手機、周杰倫手機都慘淡收場。
與娛樂圈的炒作不同,科技圈需要的是真刀實槍,容不得半點虛假,若不具備一定的專業投資能力,明星的“眼球效應”與投資成功率并非成正比。
同時,明星跨界投資科技的熱浪也傳遞出兩層信息:一是互聯網科技已經成為改變人們生活方式、提高人們生活質量的重要手段;二是“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已經成為時代主題,科技正是推動創新創業的最佳助手。
顯然,娛樂界科技化是符合歷史潮流的,并且具有一定的積極示范效應。但是,還是要囑咐一下各位明星達人,過硬的產品和服務是在科技圈站穩腳跟的資本。明星效應只能火一時,不能火一世。
【每篇覆蓋100萬人的科技評論,微博@互聯網分析師于斌,微信個人號117821818,訂閱號『互聯網分析師于斌 ityubin』『互聯網金融新聞資訊 jrxwzx』 】
1.砍柴網遵循行業規范,任何轉載的稿件都會明確標注作者和來源;2.砍柴網的原創文章,請轉載時務必注明文章作者和"來源:砍柴網",不尊重原創的行為砍柴網或將追究責任;3.作者投稿可能會經砍柴網編輯修改或補充。